經過10年談判,印尼與歐盟於9月23日終於敲定貿易協定。

法新社報道,印尼與歐盟當日敲定《印尼—歐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這是繼新加坡和越南之後,歐盟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第三份此類協定。

歐盟總部大樓(新華社資料圖)

在峇厘島與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長艾爾朗加簽署協定後,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說,這項貿易協定的敲定,向世界傳遞了強有力信號,“表明我們團結一致,致力於開放、基於規則且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一則聲明中指出:“歐盟出口商每年可因此節省約6億歐元(約7億美元)的印尼市場進口關稅,印尼消費者則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購得更多歐洲產品。”

印尼2016年起與歐盟就貿易協定展開磋商,但談判初期進展緩慢。專家指出,棕櫚油和森林砍伐等問題曾阻礙談判進度,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全面關稅政策,歐盟與印尼達成貿易協定變得更為緊迫。

歐盟在聲明中說,與印尼的貿易協定還包含一項棕櫚油議定書,但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艾爾朗加則在簽署儀式的記者會上表明:“經過10年歷程,我們實現了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彰顯各方對開放、公平、可持續經濟援助的承諾。”

印尼總統普拉博沃7月訪問布魯塞爾時與馮德萊恩共同宣布,經過19輪談判,雙方已就達成協議取得“政治共識”。

艾爾朗加曾在6月指出,協定生效後,印尼約八成對歐盟出口商品將免征關稅,惠及包括棕櫚油、鞋類、紡織品和水產品在內的主要出口產品。

歐盟是印尼第五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30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