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模型應用端 中國科企AI布局全面發力
近兩天,中國幾家民營龍頭企業阿里巴巴、京東和小米都公布了其在AI產業的既有成績和未來計劃,描畫出當下中國科企布局AI領域的視野和信心,以及全方位著力的格局。

資料圖為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地區的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總部標識。 香港中通社圖片
大模型創意爆發 阿里一天連發7款
今年以來,中國初創科企杭州深度求索推出的AI大模型DeepSeek推動了行業革新,而其本身也在不斷迭代升級。與此同時,中國科技界更多力量也已加入大模型賽道,並展現出不俗實力和多元化創意。
其中,本月24日舉行的2025年杭州雲棲大會上,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雲就接連發布了七款大模型技術產品,覆蓋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代碼等模型領域,功能各異,參數列行業領先水平。
它們分別為預訓練數據量達36T、總參數超過萬億的阿里旗艦模型Qwen3-Max,下一代基礎模型架構Qwen3-Next,千問編程模型Qwen3-Coder,視覺理解模型Qwen3-VL,可像人類一樣聽說寫的全模態模型Qwen3-Omni,可進行文生視頻、圖生視頻、文生圖和圖像編輯的通義萬相系列模型,及全新推出的語音大模型通義百聆。

資料圖為“JoyAI”。圖源:“JoyAI”網頁截圖
AI應用端升級 便利生活日常
AI科技創新迭代雖為當下各方競逐的前沿,可與此同時,也以不同形式落腳於大眾生活日常。這既是投入市場產生效益的需要,過程本身也對技術進行檢驗。25日在北京舉行的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上,以電商為主營業務的京東不僅宣布升級“JoyAI”大模型,還發布了三款AI原生應用:京犀App、他她它、JoyInside 2.0,緊扣購物、點餐、陪伴等生活議題。
即將上線的京犀APP只需用戶說一句話,就能完成購物、點餐、訂酒店等日常操作,並可結合京東多年積累的商品與服務資源,為用戶提供建議。“他她它”App搭載新版JoyAI大模型,內置一位“萬能博士”智能體,可用來查天氣、點外賣、聊財經等,還可根據用戶性格切換對話風格。JoyInside 2.0則是行業首個“附身智能平台”,強調全齡陪伴、擬人交互和言行一致三大能力;目前已有超過30家硬件品牌接入,相關產品上線京東電商平台。

資料圖為雷軍。香港中通社圖片
鞏固算力根本 造“芯”尋求突破
AI產業鏈的上游是提供算力和數據支持的芯片等硬件,為整個產業鏈奠定基礎。就AI芯片研發製造實力而言,儘管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NVIDIA)等主導市場,但近年中國產芯片也已走上崛起之路,並在這條路上力克難關,不斷精進,其間也達成一些業界合作。
25日晚,中國科企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其年度公開演講中表示,2022年,在決定是否繼續芯片業務的高管會議上,他明確表達了堅持的態度,“我認為這幾百個億(元)的投入絕對是值得的,哪怕是退一萬步,最終我們沒有成功,也將為小米培養一支強大的芯片研發隊伍,也將徹底的改變這家公司的質地”。
小米造“芯”始於2014年,2017年發布該公司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此後因種種原因遭遇挫折。直到今年5月,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首款3納米旗艦處理器“玄戒O1”、首款長續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發布。玄戒O1採用目前業界最先進的第二代3納米工藝製程,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旗艦芯片第一梯隊水準。如今,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另外,9月24日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和英偉達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領域達成合作。阿里雲AI平台PAI將集成英偉達Physical AI軟件棧,為企業用戶提供數據預處理、仿真數據生成、模型訓練評估、機器人強化學習、仿真測試等全鏈路平台服務,進一步縮短具身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的開發周期。
- 騰訊面向全球推出場景化AI能力 加速提升產業效能
- 芯片大模型應用端 中國科企AI布局全面發力
- 香港蟬聯亞太金融中心 數字資產新政成增長引擎
- 聚焦「AI+」共建新高地 2025互聯網嶽麓大會長沙開幕
- 超百萬立方米 我國頁岩氣試產最高紀錄刷新
- 星行俠亮相香港 數字國際宣布啟動RoboEase計劃
- 碳市場2.0,中國這樣布局
- 港股十號波熱炒阿里 押注人工智能股價飆逾9% 市值進賬近3000億
- 「極目一號」浮空艇實現立體監測技術跨越
- 港仔機器人獲達闥近2000項專利授權 推動人型機器人香港本地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