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2日,英國、葡萄牙、法國、摩納哥、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而同為歐洲重要國家的德國和意大利卻沒有這樣做。德意為什麼不願追隨這股浪潮,承認巴勒斯坦國?

9月22日,人們在意大利羅馬參加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遊行。圖片來源:新華社

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上宣布,法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至此,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已有157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美國成為唯一尚未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而中國和俄羅斯早在1988年便已承認巴勒斯坦國。

另外,超過140位領導人本周將齊聚紐約,出席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巴勒斯坦問題將成為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各國此舉意在向以色列施加外交壓力,反對其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色列對加沙的攻勢已造成數萬人死亡,大片區域遭嚴重破壞。

德國之聲指出,伴隨著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的相繼跟進,七國集團中的三個重量級國家也加入這一行列。但德國“短期內”不會承認巴勒斯坦國。柏林官方已表態:“我們不會加入這項倡議。”德國總理默茨表示,承認必須是和平進程的最後一步,而和平進程最終將走向“兩國方案”。但問題在於,以巴“兩國方案”遙遙無期。

因此,批評人士表示,德國政府提出這一不切實際的先決條件,不過是為回避決策尋找藉口。德國民意與政府意見也相反。在8月初的Forsa民意調查中,54%的受訪者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31%的受訪者反對。

據悉,德國長期以來將對以色列的支持視為外交政策的核心。然而,隨著加沙人道危機不斷加劇,德國近期也對以色列軍事行動及其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影響提出越來越多的批評。

與此同時,意大利全國多地22日爆發聲援巴勒斯坦的罷工和示威遊行,抗議意大利政府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地帶的“種族滅絕”,並呼籲向加沙地帶提供人道援助。

此前,意大利政府明確表示,現階段不會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表示不願意執行歐盟擬議的部分中止與以色列貿易等制裁措施。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俄歐亞所研究員田德文23日向香港中通社表示,德國並不是支持內塔尼亞胡的做法。德國不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戰後德國的主流文化是一種“負罪”文化,就是對二戰納粹罪行的一種民族負罪感,這就體現在其對猶太人的特殊寬容和照顧。但現在默茨政府面臨的壓力也很大,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特別是英法,估計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最後也會承認,但它需要一個過程,在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問題上德國是不敢帶頭的。

意大利也是同樣情況。田德文說,除了二戰的歷史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意大利的梅洛尼政府被污名化,被貼上“法西斯主義”的標簽。以色列現在的話術就是誰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誰就是法西斯。所以意大利也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出頭。估計就是最後歐洲其他國家都承認了,意大利也會承認。

歐洲和以色列的關係究竟如何?田德文指出,歐洲其實跟以色列關係很好,他們在巴以開戰之後還向以色列輸出軍火,直到最近以色列圍困加沙,歐洲才停止。但即使說歐洲承認了巴基斯坦國,其實也沒有更根本的改變,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但也沒有用,因為有美國從中作梗。比如說這次的聯合國大會,美國居然不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發簽證,致使其無法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大會,給聯合國處理巴勒斯坦事務製造了很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