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韓兩國看似已就貿易協議達成共識兩個月後,特朗普政府被曝突然“變卦”,向韓國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近期談判中施壓韓國,不僅要求其將投資承諾從3500億美元向日本水平的5500億美元“看齊”,還強調資金應以現金形式為主,而非貸款。這一近乎“釜底抽薪”的要求,令本已艱難推進的美韓貿易談判再添變數。

圖為韓國國旗在韓國首都首爾光化門城樓前飄揚。新華社資料圖

據香港新聞網報道,今年7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調宣布與韓國達成“全面完整”的貿易協議。根據口頭約定,韓國承諾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并額外采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

作為交換,美國將對韓國的汽車關稅從擬議的25%降至15%。然而,協議始終未簽署正式文件,為日後美方加碼要價埋下伏筆。

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近期在與韓國官員的會談中提出,希望韓國小幅提高投資金額,使總額更接近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央視新聞圖片

若按此調整,韓國需追加近2000億美元投資,增幅高達57%。此外,美方明確要求更多資金應以現金形式提供,而非通過貸款方式運作。

面對美方的新要求,韓國方面倍感壓力。韓國政府多次強調,本國經濟規模(約1.8萬億美元)僅為日本的五分之二,難以承擔與日本同等水平的投資承諾。更關鍵的是,日本與美國簽有貨幣互換協議,可在危機時獲取美元流動性。

而韓國缺乏類似安排,若要以現金形式調動3500億美元,可能需動用其外匯儲備的80%以上,這將使韓國在面臨金融動蕩時極為脆弱。

韓國總統李在明近日多次公開表達擔憂。他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警告,若按美方要求以現金方式提取巨額資金投資美國,韓國可能陷入類似1997年金融危機的困境。他強調,任何協議都必須具備“商業合理性”,且不能迫使韓國企業承擔過度風險。

8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左二)在華盛頓白宮歡迎韓國總統李在明(右二)。圖源:新華社

儘管韓方試圖以經濟現實為由爭取更靈活條款,但美方談判代表態度堅決。盧特尼克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韓國要麼接受這份協議,要麼繳納關稅——沒有模糊地帶。”他強調,不希望韓國獲得與日本“顯著不同的協議結構”,以免削弱美日之間已達成的共識。

分析指出,美韓協議的成敗已成為特朗普政府與數十個國家進行“關稅談判”的關鍵試金石。

若韓國最終屈服,將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提供動力;反之,若談判破裂,可能會減輕其他貿易夥伴的壓力,甚至影響特朗普整體貿易戰略的推進。

圖為美國商務部大樓。新華社資料圖

截至目前,韓美雙方仍在就投資方式、利潤分配結構等執行細節進行“拉鋸戰”。韓國官員表示,政府不會為盡快達成協議而簽署損害韓國企業利益的條款。

與此同時,美國對現代汽車工廠的移民突襲事件、以及汽車關稅仍未落實等現實問題,也持續加劇雙方之間的不信任。